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园地
版纳园启动第三期快乐暑假 “变废为宝,快乐造纸 ”科普活动
日期:2009-08-08 |来源:版纳热植园 | 【 【打印】【关闭】浏览次数:

 

 

8 6日上午,版纳植物园第三期快乐暑假 ——“变废为宝,快乐造纸 科普活动在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拉开序幕,众多入馆参观的小朋友踊跃报名,启动当天有 15位小朋友幸运地得到了这次快乐体验的机会。

在科普工作者的现场指导下,小朋友利用废弃的纸张,通过浸泡、碎磨、搅拌、过滤、烘干等一系列程序,亲身体验了废纸变好纸的再生过程。为配合此次活动,博物馆还精心设计并制作数块图文并茂的展板介绍 植物保护与利用 西双版纳傣族民间造纸工艺 流程的知识。

据现场对参与活动小朋友的询问:小朋友们很高兴参加这样的科普活动,活动不仅让他们体会了 变废为宝,快乐造纸 的乐趣,而且通过展板知识的获取,也加深了他们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理解。

此次科普活动是版纳植物园快乐暑假系列活动之三。第一、二期活动已结束。本期 变废为宝,快乐造纸 活动时间为 86—16日。第四期快乐暑假活动拟在 819日推出。每期活动历时 10天,新华网、中国日报网、春城晚报等媒体对活动均有报道。敬请关注。

知识链接: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的一项伟大发明,它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文化的传承。中国内地生产纸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前。早在东汉时期,蔡伦通过对造纸技术的革新,开创了中国造纸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并载入史册。而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至少也有 700多年的历史。西双版纳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当地少数民族为了满足对纸张的需求,往往就地取材,生产出各具特色的纸。傣族的民间造纸工艺,是西双版纳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起到了 活化石 的作用。傣语称为 嘎拉沙 的纸张,就是用一种被称为 构树 ”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的皮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一张 嘎拉沙 必需经过:采伐、剥皮、剥外皮、晒白皮、浸泡、煮熟、净洗、捣浆、抄纸、晒纸、砑光、揭纸等十二道工序才能完成。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滇ICP备0500023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1225号 单位邮编:650204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5
电话:0871-65223106  传真:0871-65223217
单位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茨坝青松路19号 电子邮件:office@mail.kmb.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