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中缅边境地区长途卡车司机人群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获新进展
日期:2014-08-28 |来源:昆明动物研究所 |作者:张高红 | 【 【打印】【关闭】浏览次数:

  云南是我国HIV流行的源头和重灾区,归因于早期HIV-1从缅甸等其它东南亚国家跨境传播到云南。云南与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有绵延千里的边境,存在频繁的HIV跨境传播。中缅边境地区聚集大量高危人群,特别是静脉吸毒人群(IDUs),具有较高的HIV-1流行率。了解中缅边境地区HIV-1的跨境传播动力学,对从源头控制HIV-1流行的策略制定具有关键性意义。 

  我们之前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艾滋病》(AIDS, 2012, 26:1121-1129)上报道了中缅边境是HIV-1重组的高发区域,各种HIV-1亚型间重组频繁出现。值得注意的是,中缅边境两侧存在明显不同的HIV-1重组类型:即CRF01_AE参与的重组更多地出现在缅甸北部IDUs (45.6%),而很少出现在云南德宏(6.6%)。虽然毒品非法转运及IDUs是早期中缅边境地区HIV-1跨境传播的主要动力,但却无法完全解释为何中缅边境两侧存在如此显著的HIV-1重组类型差异,是否存在其他高危人群和途径介导的HIV-1跨境传播值得研究。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郑永唐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张驰宇研究员的指导下,周衍衡博士研究生将研究目标锁定到一组HIV-1感染的缅甸籍长途卡车司机(LDTDs)上,因为他们不仅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同时也属于高流动性人口,频繁跨越中缅边境往返于中缅之间。研究结果显示:1)缅甸籍LDTDs中流行有HIV-1 B、C、CRF01_AE、CRF02_AG等亚型以及大量新的HIV-1重组毒株(RFs),其中CRF01_AE和RFs分别占41.9%和33.3%,为主要流行毒株。在这些重组株中,绝大部分为CRF01_AE参与的重组(77.1%);2)发现10.5%的LDTDs被不同亚型HIV-1共感染,其中绝大部分(91.9%)为CRF01_AE参与的共感染,从而解释了为何该人群存在大量CRF01_AE参与的重组;3)在共感染个体中鉴定到1例由C亚型和B/C重组体导致的共感染和1例由CRF01_AE与CRF01/B重组体导致的共感染。进化分析显示B/C重组和CRF01/B重组毒株分别与共感染的C亚型和CRF01_AE毒株存在紧密的遗传关系,表明这些重组毒株可能是在这些感染者中新产生的重组体;4)通过对序列进行系统地理学分析,发现77.8%的LDTDs的HIV-1来自云南,其它的HIV-1来自缅甸,意味着他们在云南或者缅甸获得HIV-1感染。因为LDTDs的工作特点以及高流动性,他们可能进一步将病毒传播给他们的配偶或性伴并跨境传播HIV-1。

    这些结果提示缅甸籍LDTDs在中缅边境地区HIV-1的跨境传播中有一定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缅边境地区HIV-1的跨境传播机制和动力学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也为研究中缅边境地区HIV-1重组频繁的机制,以及了解重组产生的过程提供科学线索。 

  本研究相关结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BMC Infect Dis (2014, 14:463)上。云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覃卫红和梁跃波也参与了本研究。

    相关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资助。文章链接: http://www.biomedcentral.com/1471-2334/14/463/

 
相关新闻
·云南首次记录到中国特有种-暗色鸦雀
·特异性靶向HIV感染细胞的新型抗HIV药物研究取得进展
·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中树突状细胞亚群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恒河猴SIV感染急性期树突状细胞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缅边境地区注射吸毒人群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昆明动物所在疯牛病调控基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昆明动物所研究发现结核杆菌噬菌体来源的抗菌肽具有抗结核功能
·昆明动物所举办第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昆明动物所对云南枝额虫进行分类订正
·昆明动物所描述云南红河水系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西畴金线鲃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滇ICP备0500023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1225号 单位邮编:650204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5
电话:0871-65223106  传真:0871-65223217
单位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茨坝青松路19号 电子邮件:office@mail.kmb.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