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日报 掌上春城】中科院昆明分院西部科学营60位小营员体验科学之旅

昆明日报 掌上春城 罗昆娅 2016-07-25

  

西部科学营开营仪式。 

  掌上春城消息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剪切”、“拼接”的大肠杆菌会发光;蝴蝶可以改变颜色和形状;药用植物和美食植物有些什么科学八卦?“外星人”发来了信号?7月23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承办的2016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西部营开营,科研工作者将带领来自广西、贵州、云南的60名优秀高中生,围绕学科特色和区域特点,开展6个探究性科研实践课程和4个特色科普教育活动。

  开营仪式结束后,中学生们走进昆明植物园,开展自然笔记实践,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究课程《血管保卫战——抗血小板聚集化合物活性检测》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冠心病、心肌梗塞、肺栓塞……这些血栓性疾病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国家都已成为人口死亡或致残的首因,其发病率高居各类疾病之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课程带领营员走进天然药物活性筛选中心,建立抗血小板凝集检测模型,对不同植物的抗血栓活性进行评价,探讨具有抗血小板治疗作用的化合物对抗血栓药物研发的科学意义。

  在昆明动物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光大肠杆菌的改造与培养条件的摸索、柑橘凤蝶CRISPR-Cas9基因编辑实验让人大开眼界。本不会发光的大肠杆菌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剪切”、“拼接”后如萤火虫一样会发光,柑橘凤蝶在基因编辑“魔法剪刀”的编辑下成功改变形状和颜色。

  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天体结构与演化重点实验室为营员准备了小行星形态学研究课程,还可以让营员亲自操作“探月大功臣”40米射电望远镜与脉冲星亲密接触——倾听来自“外星人”的信号。

  在接下来的5天时间里,营员们还将来一场味蕾与植物的邂逅,追寻“滇池古董”滇池金线鲃的回家之路,学习鱼类野外监测的方法,参与滇池土著鱼类的放流活动。

  来源:http://www.kmzscc.com/index.php?m=Home&c=Index&a=detail&id=73151